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
經過1950年代的牙牙學語和1960至70年代的任性和呱噪,1980年代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已經成長為一項準備好登峰造極的賽事。1983年三級方程式正式推出,比賽亦漸趨成熟。在當時,本於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期間舉行的太平洋方程式已經逐漸被淘汰,故澳門必須採取措施進行改革,才能吸引頂尖車隊和車手報名。傳奇的東望洋跑道以其急彎而聞名,二級方程式賽車的速度太快,不適合在這條賽道上駕駛,而一級方程式亦是如此。所以,將三級方程式帶到澳門的想法因而產生。
1983年第30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亦是第1屆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冠軍獎盃由世界上最偉大的車手之一,來自巴西的冼拿(Ayrton Senna)一舉摘下。1988年第35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更獲得世界賽車管理機構國際汽車聯會的認可,授予國際汽聯三級方程式世界盃的美譽。
三級方程式和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成功的主因源自於其穩定的技術規則。該組別於1940年代末期崛起,專為輕量單座方程式賽事而設,一向被視為是培育一級方程式車手的搖籃。
引擎規格於1974年引入並一直沿用至1983年首屆澳門三級方程式賽事。這些2.0公升量產本體引擎通過口徑24mm的空氣限流器降低動力,按1983年來說即160匹馬力。1997年,空氣限流器的口徑擴大至26mm,令動力和速度都得以提升。該規格一直維持到到2014年,國際汽聯廢除了引擎必須建基於生產動力裝置的規定,雖然當中仍有一些引擎繼續沿用舊制。在新的引擎規則下,空氣限流器的口徑擴大至28mm,動力輸出約為220匹馬力。